【五年征程路 奋斗新时代:之七】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时间:2019-11-25浏览:694设置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庆炬 发布:李毅

5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不断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理论课建设和思政专业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5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不断提升。

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于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思政理论课教师数量明显增长。2017年引进博士1人,2018年引进硕士3人,2019年引进博士1人、硕士2人。二是持续开展教师培训,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每年暑期有6-8位教师参加安徽师范大学的暑期思政课教师培训班;组织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活动。按照学校要求,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实践能力培训,专职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增至5人。5年来新增副教授3人,教师职称结构有较大改善。三是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2013年以来,获批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1人;1名教师获2013年长三角思政课教学比赛“基础”课第一名,1名教师获2014年安徽省高校“十佳教师”,1名教师获2016年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活动微课比赛第一名,1名教师获2016年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说课决赛“纲要”组第一名,2名教师入选2017年安徽省思政理论课教学展示(全省仅12人);2019年,2名教师分获省思政理论课说课比赛一等奖、三等奖,1名教师获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学竞赛一等奖。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积累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省级教研项目4项,校级教研项目17项。在基础课中,构建并推广了“理论化专题教学、系统性实践教学、开放式网络教学”的“三维”教学模式;实施了“爱、亲、严、导、实”5字教学法,“5字教学法”的实践深受学生好评。纲要课、概论课推广了“一课一主题”、近代安徽党史人物翻转课堂教学,原理课突出经典阅读;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开设了“领袖人生”系列课,深受领导、同行好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塑造课堂教学新形态。2017年以来,开展了“智慧课堂”教学试点,“雨课堂”教学试点。2019年上半年,全面推广基于“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评教优秀率逐年提高。

突出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学院目前拥有四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形势与政策名师工作室、实践教学名师工作室、“基础”课三维综合改革名师工作室、“原理”课过程教学名师工作室。4门思政理论课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7年立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立项为省级智慧课堂试点;2018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立项为省级精品线下开放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4门思政理论课教学大纲、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每年组织专家自编讲义,制作教案与课件,为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

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平台建设,内外联动提升育人效果。5年来,学院建有校级A类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校级创新团队“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团队”;与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等建立“淮南市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共淮南市委组织部等建立“中共安徽早期组织研究中心”,并被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安徽党史研究基地”;建有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拉手”共建基地——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城联盟,“同城联盟”建设达到了“同城牵手、互帮共助、资源共享、合惠多赢”的目的,成为省内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张名片。201712月,建成党史教育馆,目前该馆已经成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并在省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协同学校“大思政”部门,系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按照学校“大思政”改革的思路,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体系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努力找准大学生学习、生活、事业等方面最关心、最困惑、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通过与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联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013年起,制定了《淮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学方案》,在全校大学生中系统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体系创新。开展了经典阅读、演讲比赛、纪念征文等活动;每门课程均安排了不少于三次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关怀社会、关心他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搭建本科生导师制育人平台,实施个性化教育。201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后,为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打造成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培育优良学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实行导师制。

为确保导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13年,学院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2017年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实施办法明确了导师工作的任务、方式、师生的权利与义务,使导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学院注重高水平导师团队遴选,成立了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各导师组组长均由教授、副教授、博士担任,确保学生在导师工作中得到高水平指导。导师主要从思想引导、学业指导、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开展有特色的导师活动。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学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形成优良学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文明守纪蔚然成风。6年来,没有同学因违规被学校通报处理,班级学习状态得到任课教师的高度赞扬。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学生对自我的期待水平不断提高,刻苦学习的班风已经形成;应届研究生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2015届为46%2016届为45%2017届、2018届均达到50%;英语四级通过率在90%以上,2016届、2017届居全校第一;六级通过率仅次于英语专业。就业层次明显提高。在导师工作的引领下,不少学生把追求高深学问当作人生目标,选择了读博道路,部分学生走上了高校工作岗位,如湖南文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联合大学等高校,均有思政专业毕业生。在中学从事政治学科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他们的教学素养、教学技能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下一步,学院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思政理论课学习获得感和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在青年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形象,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